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其中,公共充电设施(充电枪)409.6万个,私人充电设施(充电枪)1200.4万个;充电设施县域覆盖率达到97.08%,乡镇覆盖率达到80.02%。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达549.23亿千瓦时。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是动力电池的能源补给设施,是从供电电源提取能量对动力电池充电的电力转换装置。
根据最新的研究,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充电设施体系,但在农村地区仍面临建设不足和共享难的问题。政府正在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与布局,以满足未来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本期我们为大家准备了电动汽车充电实用标准,共计168项,其中国家标准39份、团体标准47份、行业标准28份、地方标准30份、地方规范10份、技术文件14份。
资料在公号 碳中和文库
展开剩余81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类型常见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可分为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无线充电设施三大类,它们在充电功率、充电时间、使用场景等方面各有特点。
1、交流充电桩
交流充电桩是最常见的充电设施类型,交流充电桩成本相对较低,安装更加灵活方便,使用时无需复杂的充电协议,但充电速度受到车载充电机的制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交流慢充桩
充电功率一般在3.5-7kW,充电电流为16-32A,额定电压220V; 慢充桩体积小、成本低,非常适合居民区、办公楼等场所安装; 以30kWh电池包为例,7kW慢充桩充满约需4-5小时。(2)交流快充桩
充电功率通常在20-22kW,最大可达43.5kW,充电电流在32-63A,采用三相380V交流电; 快充桩充电速度明显快于慢充桩,更适合用于公共场合。但受车载充电机功率限制,实际充电速度不及直流快充; 以30kWh电池包为例,22kW快充桩充满约需1.5小时。2、直流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可为电动汽车提供更快的充电速度,但成本高、体积大、电网冲击大,而且运行时有大量热量需要散热,目前主要用于公共充电站。直流充电桩又称为快速充电桩,可分为以下几种:
(1)直流快充桩
输出直流电,充电功率在40-120kW,最高可达350kW,充电电压在200-1000V; 直流快充桩省去了车载充电机的转换过程,可在很短时间内为电池充入大量电能,是目前充电速度最快的充电设施; 以30kWh电池包为例,50kW直流快充约需40分钟即可充满80%。(2)大功率充电桩
充电功率可达350-500kW,是目前充电功率最大的充电设备; 大功率充电桩供电灵活性更高,可实现分时复用,缓解电网压力。但造价高,运维要求严格; 大功率快充更适合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长途充电场景。3、无线充电设施
无线充电设施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地面线圈与车底线圈之间的磁场耦合,以一定频率发送电能,实现电池充电。
无线充电最大的优点是充电便利性高,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没有电线磨损的安全隐患。但其成本较高,充电效率低于有线充电,大功率条件下存在电磁兼容等问题。
(1)静态无线充电
充电功率目前在3.3-20kW,远期有望达到50kW以上;
充电效率可达80%以上,已具备商业化应用条件。(2)动态无线充电
充电功率一般在20-200kW,可边行驶边充电;
路面线圈需沿道路方向连续铺设,成本很高,目前尚处于示范阶段;
未来若实现规模化应用,可大幅缓解续航里程焦虑,简化车载电池。
02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如何布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合理布局是推动电动汽车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在规划充电设施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车辆使用需求
区域电动汽车保有量:通过分析车辆注册数据、细分车型比例等,预测区域充电需求;
车辆使用特征:根据乘用车、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等细分领域的不同需求布局专属充电设施;
居民出行习惯:分析居民常去的场所(如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休闲区等),在居民高频访问的场所规划布局充电设施,提升充电便利性。
2、电网条件
电网容量和负荷特性:评估拟建充电设施对当地电网的容量需求,分析电网负荷曲线,在负荷低谷时段鼓励车辆充电,削峰填谷;
配电设施分布:评估配电线路、变压器的电压等级和容量,满足充电设施建设需求
电价政策:考虑峰谷电价、充电专用电价等优惠政策,鼓励分时错峰充电,提高电网利用效率,降低充电成本;
3、交通状况
道路网络布局:在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枢纽布局快充设施,分析道路网络拓扑结构,选择路网覆盖良好、通达性强的路段布局普通充电桩;
停车资源分布:利用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位等停车资源布设充电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未来交通规划:结合城市交通发展规划,提前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引导电动汽车合理使用。
4、建设条件
用地资源:因地制宜利用立体空间,在停车楼、地下室等位置布局充电设施;
产权情况:分析拟建场地的权属情况,与业主或物业管理方沟通,获得场地使用权;
装备制造能力:引导和支持本地企业提升充电设备的生产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
5、运营模式
投资主体:根据不同投资主体(如电网、整车厂、第三方等)的商业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模式;
盈利模式:分析充电服务费、广告位出租、增值服务等多种盈利模式的适用性,在人流量大、停留时间长的场所布局充电设施,提高广告等增值服务收益;
运维管理:鼓励采用智能化运维管理平台,提高充电设施的可用性和利用率。
发布于:重庆市辉煌优配-线下配资平台-配资门户网-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