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斯开出了底薪合同,一年300万美金,本-西蒙斯直接给拒了。 这操作让所有人都傻眼了。 要知道,现在愿意给他合同的球队,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他宁可在家待着,也不想拿这份钱。 他的理由很直接:我不值这个价。
他坚信自己还能拿到比底薪高得多的合同。
为了这个信念,他甚至把自己的经纪人伯尼-李给炒了鱿鱼。
自由市场逛了一圈,没人愿意出价,他就选择按兵不动。
现在的他,连打不打NBA都不确定了。
上赛季被篮网买断后,他火速加盟了快船。 在快船的18场常规赛里,他场均上场16.4分钟,数据是2.9分、3.8篮板、3.1助攻。
投篮命中率43.4%,罚球倒是不错,85.7%。 到了季后赛,他的上场时间被砍到只有8.4分钟,数据也缩水到0.8分、1.4篮板、0.8助攻。
展开剩余84%投篮命中率掉到33.3%,三分和罚球干脆都是0。
快船主帅泰伦-卢站出来替他背锅,说:“他需要球权,没打好,责任在我。
”这话听着像在维护,但也侧面说明了他在球队体系里的尴尬。
快船不是他的第一站。
在被交易到篮网之前,他在76人队是绝对核心。 2017-18赛季,他作为“最佳新秀”,场均能拿下15.8分、8.1篮板、8.2助攻。
第二年,数据涨到了16.9分、8.8篮板、7.7助攻。 那时候的他,是联盟里最全能的控卫之一,身体素质爆炸,视野开阔,防守端也是大闸。
76人管理层毫不犹豫地在2019年夏天,用一份5年1.77亿美元的顶薪提前续约了他。 这份合同,让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即使躺在病床上,也能稳稳地拿钱。
从2021年9月开始,事情急转直下。 他拒绝归队,公开要求76人将他交易。
那场旷日持久的闹剧,最终在2022年2月以他和两个首轮签打包换哈登告终。
他去了篮网,但伤病和心理问题如影随形。
在篮网的三年半时间里,他总共只打了90场常规赛。
篮网老板蔡崇信,为了这笔交易,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算上在76人和篮网的日子,过去四年,他一共只打了108场比赛,却拿走了1.458亿美元的薪水。
平均下来,每打一场比赛,他就进账135万美元。 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位现役球员眼红。
尼克斯本来是他的一个机会。
受薪金空间限制,他们只能提供底薪。 对很多角色球员来说,能穿上尼克斯的球衣,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打球,是梦寐以求的事。
但对西蒙斯来说,这个价码侮辱性太强了。
他给出的答复模棱两可,说自己不确定还想不想继续打NBA。
这话一出,纽约的球迷直接炸锅了。
社交媒体上一片骂声,有人喊他赶紧退役,别来祸害尼克斯;有人说他这种混日子的态度,是对篮球这项运动的亵渎。
尼克斯管理层的好意,被他当成了驴肝肺。
他的天赋是肉眼可见的。 1996年出生,身高2米06,臂展2米14,标准的控卫身材配上内线的尺寸。
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打大一那年,他场均就能轰下19.2分、11.8篮板、4.8助攻,还有2次抢断。 他有过单场43分、14篮板、7助攻、5抢断的恐怖数据。
2016年的选秀大会上,他毫无悬念地成了状元秀。
虽然新秀赛季因为右脚骨折一场没打,但在复出后的第一个完整赛季,他就用场均接近三双的数据证明了自己。 那时候,没人怀疑他会成为未来的超级巨星。
现在,他把自己逼到了墙角。 尼克斯可能是他最后的机会。 如果他继续坚持自己的要价,不肯在合同金额上让步,那么等待他的,很可能就是无球可打的结局。
他不适合去海外联赛,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那里的比赛强度、媒体关注度和商业价值,都远不能和NBA相比。
他的身体条件和打法,也决定了他很难在那些联赛里找到舒适区。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围绕他制定战术、给他充足球权和耐心的NBA球队。
问题是,这样的球队,现在在哪里?
快船的经历已经证明,当他不再是球队核心,当他需要在巨星身边打下手时,他的作用会大打折扣。
他的投篮短板,尤其是三分球和罚球,在高强度的季后赛里会被无限放大。 他的防守积极性,也随着伤病和场外风波的增多而急剧下滑。
泰伦-卢说他需要球权,这句话没错,但现在的NBA,有哪支球队愿意把宝贵的球权,交给一个四年只打了一百多场比赛、数据断崖式下滑的球员?
他解雇经纪人,或许是为了寻找一个更能帮他“要价”的人,但这在现实面前,更像是一种徒劳的挣扎。
篮网已经对他彻底失去了耐心,76人更是连回头看他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其他球队,要么薪资空间紧张,要么对他避之不及。
他拿着上一份顶薪合同的尾款,坐在家里,等待着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电话。
尼克斯的报价,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但他选择视而不见。
他宁愿相信,会有一支球队突然出现,给他开出一份体面的中产合同。 这个信念,支撑着他拒绝了现实。
球迷的嘲讽、媒体的质疑、管理层的无奈,似乎都与他无关。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个世界里,他依然是那个无所不能的状元郎。
发布于:广东省辉煌优配-线下配资平台-配资门户网-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