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空军装备序列里,有个特别的存在,那就是300多架歼10A战机,它们曾是撑起中国天空的主力,如今却成了网友口中“尴尬的老兵”。
为啥歼11B能升级成歼11BG,这些歼10A却几乎没动静?传说中的歼10AG计划为啥没下文?
从顶流到配角的十年2006年歼10A定型那会儿,可是妥妥的“顶流明星”上世纪八十年代,咱们空军主力还是歼6、歼7,跟欧美战机差着一两代。
1986年歼10项目立项,就是为了打破这种落后局面,1998年首飞成功时,多少军迷激动得睡不着觉。
这款完全自主设计的中型三代机,终于让中国空军有了能跟国际主流战机抗衡的装备。
歼10A刚服役那几年,风头无两,它装着国产1473型平板缝隙雷达,能挂霹雳11、霹雳12中距弹和霹雳8格斗弹,制空能力比之前的战机强太多。
展开剩余86%2010年代初期,300多架歼10A和300多架歼11B一起,构成了中国空军的主力阵容,撑起了国土防空的半边天。
那时候能看到歼10A的身影就是骄傲,它采用鸭式布局,机动性特别好,在珠海航展上的表演总能引爆全场。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机,它的意义不止于一款装备那么简单,更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终于突破了传统设计理念,具备了自主研制先进战机的能力。
当时军迷们讨论最多的,就是歼10A什么时候能配上国产发动机,什么时候能推出改进型。
谁也没想到,仅仅十年时间,空军装备就迎来了井喷式发展,2016年歼16定型,2017年歼20、歼10C先后亮相。
这些新机型用上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新一代航电系统和更先进的导弹武器。
到2025年,歼20、歼10C、歼16这些新战机的装备数量已经超过1000架,空军作战体系也变成了五代机主导、四代半配合的新模式,曾经的主力歼10A,慢慢退到了配角位置。
升级账该怎么算不少人觉得,给歼10A升级一下不就行了?前两年确实有过歼10AG的传闻,说要换有源相控阵雷达、升级航电系统。
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这些改进完全能做到。看看隔壁歼11B,不就升级成歼11BG了吗?
换上灰白色雷达罩,性能接近四代半水平,全军越来越多的部队都用上了这种“白头歼11”。
但军事装备升级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得算笔经济账,歼11B是重型战机平台,升级之后能执行多种任务,制空、对地、对海都行。
花一笔钱升级,能让它在未来十年继续发挥作用,这笔投入很划算,就像家里的SUV,花点钱改装一下,能拉货能越野,用途更广。
歼10A的情况不一样,它是中型战机,设计初衷就是制空作战,现在空军的制空主力已经换成歼20了,这种五代机的隐身性能、态势感知能力都比歼10A强太多。
就算把歼10A升级到接近歼10C的水平,在歼20面前还是没优势,更重要的是,升级成本不低。换雷达、改航电,一架飞机没几千万下不来,300多架就是上百亿投入。
有人说歼10B不就是歼10A的改进型吗?确实,歼10B用上了相控阵雷达、改进了进气道,性能提升明显,但歼10B是新生产的机型,不是在老机基础上改的。
从生产线直接造新飞机,比改造老飞机更划算,这就像买手机,新款机型用新芯片很容易,老款机型就算能换芯片,成本也太高,不如直接买新机。
空军现在的思路很明确,五代机负责“踹门”和制空,四代半战机比如歼10C、歼16负责后续任务,歼10A的定位就很尴尬了,升级后还是只能做辅助工作,性价比实在不高。
花大价钱升级后,作战定位没变,这钱花得就不值了。
老兵的新战场不升级不代表这些歼10A就没用了,它们还能执行日常巡逻、训练等任务,把先进战机解放出来,让歼20、歼10C去执行更重要的任务。
就像家里的老车,跑长途不行了,买菜接送孩子还是没问题的,能省下车况好的车应付重要场合。
更重要的是,这些歼10A还有出口的潜力,世界上不少国家还在用二代机、三代机,迫切需要更新装备但又没钱买新机。
对他们来说,升级后的歼10A是个不错的选择,换个新雷达,升级一下航电,就能挂霹雳15中距弹,性能比他们现在的飞机强太多。
国际二手战机市场一直很活跃,美国经常把退役的F16翻新后卖给盟友,价格只有新机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咱们的歼10A如果升级后出口,价格肯定比新的歼10CE便宜不少,对中小国家很有吸引力。
这些国家不需要应对高强度战争,升级后的歼10A完全能满足他们的国防需求。
看看巴基斯坦装备的歼10CE,就能知道歼10系列在国际市场的潜力,那些跟我国关系不错,又面临装备老化问题的国家,很可能会对二手歼10A感兴趣。
这既能发挥老战机的余热,又能提升这些国家的国防能力,还能带动相关武器装备的出口,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当然,出口前肯定要做些改进,至少得换个更先进的雷达,让它能使用最新的导弹。
航电系统也得升级,适应现代战场环境。这些改进比全新升级要简单得多,成本也低不少,性价比很高。
装备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实歼10A的处境,反映的是中国空军的快速发展,短短十几年,我们从依赖二代机、三代机,变成了拥有自主五代机的空中力量。
装备更新换代快了,自然会有老装备面临尴尬。这不是坏事,反而说明我们的航空工业进步快,有能力不断推出新机型。
美国空军也是这样,F15、F16不断推出改进型,但早期型号该退役的退役,该出口的出口。
没有哪个国家会把所有老装备都升级一遍,都是根据实际需求和性价比来决定,歼10A不升级,恰恰说明空军的装备体系越来越成熟,知道把钱花在刀刃上。
这些歼10A虽然不再是顶流,但它们的历史贡献不能忘,正是有了它们的积累,才有了后来的歼10C、歼20。
它们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到并跑的过程,是中国空军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未来几年,这些歼10A可能会慢慢从一线部队退出,但它们的故事还没结束,不管是继续在二线发光发热,还是远渡重洋去新的战场,这些老兵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防事业做贡献。
对军迷来说,看到老装备有好归宿,看到中国空军越来越强,就是最开心的事。
所以说,300架歼10A不升级,不是不能,而是空军有了更好的选择。
这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是国防实力的提升,是咱们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跨越,这样的“尴尬”,其实是件好事。
发布于:广东省辉煌优配-线下配资平台-配资门户网-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